實驗設備:
1. 在頸部內置四具壓力感應器的假人。
2. Motion capture 系統。
3. 緬甸蟒、大鼠...主持人(John)。
4. 其它輔助設備。
研究問題:
本單元承襲運動科學系列一貫的作風:人與動物進行比較。究竟是 Fedor 的後絞頸強,還是蟒蛇的的全身絞頸強?要用多大的力量可以讓人昏迷?研究讓 Fedor 就定位針對假人進行十秒鐘最大極限的後絞頸測試,並即時收集假人頸部壓力感應器的數據。研究數值顯示,再進行絞頸時 Fedor 在短時間可達到 500磅 (LBS)的力道,並且他可以全力維持此種力道達十秒左右。在混合武術競賽過程中,受到絞技的一方(如影片中的受害者 Tim Sylvia),通常可在本身承受不住痛苦之後使用拍擊(tap out)來表示服輸,或者是...硬撐,然後被絞到不省人事(註二)。
後絞頸致命的生理機制:
後絞頸,施技者的右手小臂(或相反)抵在受技者的頸部,小臂的手掌「握」在另一手臂(左手)的肱二頭肌上。左手手掌則扣住對手的後腦杓並向前方施力。如此,形成一個穩定的槓桿結構。前手小臂往頸部施壓,功能在於阻斷頸動脈,使充氧血無法運送至大腦,同時,人體的氣管只需要約 150 磅的力道即可壓坍氣管,後絞(鎖)頸可阻止氣體進入肺部,此處 Fedor 的 500 磅絞頸力道,當然要將氣管、血管壓坍就更不是問題。此外,施後絞(鎖)頸的同時,施技者的雙腳也同時制住受技者的軀幹,以防止受技者轉身並掙脫。更恐怖的是,只要施技者(如 Fedor)在絞頸的同時進行扭轉,產生力矩,用 500 磅的力道很容易可以將受技者的頸椎扭斷。當然在 MMA 競技場上,許多強者都有經過相當紮實的體能訓練,要扭斷頸椎並不是容易的事(規則也不允許)。
影片的「重頭戲」在於比較絞技與緬甸蟒的絞技何者較強?(註三)
研究者請來蛇類專家參與實驗設計,研究先將老鼠固定在假人的頸部,用來誘導緬甸蟒進行纏繞(絞頸)這確實是個聰明的設計。結果顯示,(該隻)緬甸蟒蛇的絞頸只產生 40 磅的力道。兩者相較之下(500磅 vs.40 磅)Fedor 的絞頸明顯的達到(該條)緬甸蟒的 12 倍之多(註四)。不過,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Fedor 500 磅的絞頸力道持續10秒鐘,但緬甸蟒的纏繞卻可以持續 3小時以上(或更久直到殺死獵物為止)。
要用多大的力量可以讓人(真人)昏迷?
節目派出主持人 John Brenkus 親自上陣,配音員也幽默的說,我們需用不同的假人(dummy)來進行測試。這幕後的幽默之處在於,英語中的 dummy 也有傻瓜、蠢蛋的意思。換句話說,這是一個雙關語,意思是:敢親自讓 Fedor 來做絞頸測試的人應該是個傻瓜(或蠢蛋)。主持人 John 也幽默的說:一切為科學所做!
國內武術界一些套路系的灌水大師們,時常說拳擊是最好練的項目,往往宣稱拳擊只要練個二、三個月就能夠輕鬆上手(防身)...諸如此類的話。同時,用一切奇怪的古語來強調他們練的武術相當的高深,神奇、有哲理...例如:太極十年不出門,X X 拳幾年不出門...。其實,說這些話的人,往往都是沒有練過拳擊或者是沒有技擊經驗的人,不需要太相信。 (註二)如果沒有規則的保護,遭到後絞頸的一方當然有致命的危險。只不過,在職業武術技擊運動中並沒有必要(也不允許這樣做)。以 Sylvia 為例,以該場比賽為例,他當然知道他輸了,在當下Fedor 很顯然是技高一籌。 (註三)本影片中緬甸蟒蛇的個頭並不算最大。根據伊利諾州公園 2005年的紀錄,該園的緬甸蟒長度8.2 公尺,重量達 183公斤。 (註四)當然,蟒蛇也有可能並未盡全力纏繞。但原則上,短時間的絞頸力道低於 Fedor 應該是可以理解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