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沒有使用 X 華電信的ADSL,免費網頁空間被收回。我會分批將過去所有的網頁資料搬移過來。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運動科學單元:好球或壞球?

在棒球場上最為常見的爭論就是主審「好球」與「壞球」的判決是否正當。在本研究製作單位找來前大聯盟裁判 Jim Evans 擔任實驗參與者。Jim 在大聯盟有二十八年的經驗,估計,他評判過五十幾萬顆大聯盟投手從投手丘所投出的球。按照往例,運動科學主持人 John 出馬擔任受試者,由 Jim 來訓練他大聯盟裁判工作。擔任大聯盟裁判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克服恐懼,所以「課程一」將視線集中在球上。震撼教育是, Jim 拿起棒球直接往帶了護具的 John 臉上砸,並訓練 John 練習克服閉眼的恐懼((註一)。
當然,對沒有經驗的人來說,「眨眼」是正常反應。問題在於,在許多時候「球」從投手丘到本壘的飛行速度往往比眨眼更快。而成人平均每數秒即眨眼一次,每次眨眼花費的時間大約在 300400ms 之間,然而,快速球抵達本壘的時間也大多低於 400ms。所以,如果主審正好在投手「球出手」後的關鍵時刻「眨眼」,他便無法成功判斷該球是好球或者壞球,因為他會錯失有關該「球」飛行路徑的資訊。此外,在一場比賽中,主審平均要判斷三百顆球,因此這種情況之下,也應該有疲勞效應存在。
在克服眨眼的恐懼之後,「課程二」就是要瞭解「好球帶」。棒球規則沿用一八八七年所訂定的好球區,在一九六九年進行過修正,將好球區「下縮」,一九八八年再度下縮好球區,至一九九六年好球區從膝關節上端,放寬至膝關節下端。而這個新定義的出的「範圍」就是主持人  John 所要進行的考驗。大聯盟裁判 Jim John 判斷的過程中,刻意給他許多壓力,當他做出錯誤的判斷時對他大聲咆哮,干擾他的決策。事實上,一場大聯盟比賽關係到好幾百萬美元的比賽將金,所以,只要裁判有任何的誤判都會遭到觀眾與媒體嚴厲的批評。這是以下影片所討論的焦點。
為何會談棒球?老實說,我對棒球沒有太大的興趣。之所以會挑這個單元,是想介紹一下其它運動的相類似資訊。實際上,大聯盟裁判 Jim 的工作任務並不算是最難。三、四百毫秒對「出拳」來說,其實不算什麼,選手也沒有棒球主審的鐵製面罩來保護臉部。不過所幸有手套 "保護",諷刺的是,戴上厚手套之後,激勵大家拼命練「重拳」。結果,造成很多選手腦震盪,眼角膜破裂...甚至於死亡,尤其是職業拳擊(註二)。拳擊除了出「單拳」之外,選手與裁判們還要應付更加複雜的組合拳。這些通常都超過視知覺處理的能力。不同體型條件的拳手,會發展出不同的防守策略。不過,沒有一種是可以百分之百仰賴視覺。
拳擊裁判呢?如何判斷好拳與壞拳(犯規拳)?特別是業餘拳擊,為了要保護拳手的安全,業餘拳擊規則更加的嚴格。這也導致裁判在執法的同時,必須處理更複雜的視覺與聽覺訊息。換句話說,奧運風格拳擊的裁判「更難當」,奧運拳擊對許多選手來說也關係到上百萬的權益,拿奧運拳擊金牌對他們的職業身價有很大影響。雖然,拳擊裁判評判時的「觀測角度」跟棒球主審不一樣,但判斷的難度更高,誤判的比例也高的驚人...。怎麼辦?等中華拳協A級教練講習再跟大家分享(7/15/2010)。

相關人員、設備

1. 相關棒球器材。

2. Motion capture 系統。

3. 投手、捕手、打擊、前棒球大聯盟裁判 Jim、主持人(John)。

4. 其它輔助設備。

影片解說:
Sport Science - Episode 5 - Out of Control - Bad Calls



(註一)事實上,就算是大聯盟的打擊者。他們在投手球出手之後,到捕手的手套這段時間,也「無法」從頭到尾追蹤球體的完整飛行路徑。
(註二)所以職業拳擊手的運動生涯是很辛苦的,說「玩命」並不為過。所以國內的觀眾們,下回看到我們的台灣職業拳擊協會的職業拳擊手們,要給他們一些掌聲與鼓勵。

延伸閱讀:
http://www.independent.co.uk/sport/cricket/the-best-batsmen-dont-watch-the-ball-623821.html
http://inside.nike.com/blogs/sparqtraining-en_US/2009/12/01/see-the-ball
http://journals.lww.com/optvissci/pages/articleviewer.aspx?year=2002&issue=07000&article=00013&type=abstrac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