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在想,國外一些開著威龍、法拉利、林寶堅尼...等超級跑車的世界拳王也是吊兒郎當的...,我不信他們有多能吃苦,也不認為台灣男性選手的資質有比較差,而是在訓練內容與恢復沒有做好。
去年 (2012) 我們在新北市鶯歌工商針對國內優秀青少年女子拳擊選手的研究上有一些初步的成果,在此跟教練們分享。例如,在眼球追蹤簡單的英文字母方面(含正確辨識率%),那些在「賽後」出現明顯動暈徵狀的選手,她們在賽前安靜時(熱身前)的表現即明顯較差。雖然,熱身運動會讓她們的表現變好(或"變聰明"),但是,比起其他兩組,亦即:賽後沒有動暈徵狀的選手(Well 組), 以及完全沒有受到頭部撞擊的控制組(同年齡青、少女),「賽後暈眩組」(Sick 組)的身體控制與眼球追蹤的「變好」程度還是明顯的落後其他兩組。
小結:
為何有一部分的選手,在賽前,尚未熱身時,她們的站姿控制(註一)以及"腦袋"就比較不靈光呢? 如果,在賽前(包含熱身前、後),她們的眼球偵測刺激的能力就比較差;在賽中,我們如何能期望她們的表現(例如:偵測對手的動向、出拳...)會比較好?有經驗的教練們應該可以歸納出幾項可能的原因。賽前過度訓練、持續疲勞、微腦傷...都是潛在原因。
(附註)我們研究的內容不僅限於這一部份,完整資料會送到國際醫學期刊。希望未來能繼續更新國內拳壇訓練資訊,並將更多男、女選手帶上國際舞台。
(註一)資料未放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