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網路文章(John Cooper 可能是原作,山姆伯伯翻譯)是根據蘇聯在1980年代的一篇拳擊研究,提出三點建議:
(其實,我是對蘇聯1983 年的那篇拳擊出拳研究有興趣,原文是以俄文書寫,但美國國家肌力與體能協會(NSCA)在1985年推出英文版,所以,我找到翻譯版:「提昇出拳力量的方法」的全文)。在那個時代,由於技術的限制蘇聯科學家們能夠利用簡單的工具做出這樣的「研究」,實在很不簡單,強烈推薦該文。
以下>>> 文字引用自山姆伯伯:
http://www.unclesam.cc/blog/developing-your-punching-power-potential/
>>> 研究發現,在最高水平的拳擊手,他們的爆發力來自於他們後腿的推蹬(Push-Off),佔了全部爆發力的38.46%。而手臂伸展及軀幹旋轉分別佔了24.12%及37.42%。更有趣的是,高水平的拳擊手跟較沒經驗的拳擊手(臂伸37.99%、軀幹旋轉45.50%、腿伸16.51%)相比,爆發力的發展更為全面。這顯示,增加拳擊的技術及經驗,拳擊手會改善手臂、腿部及軀幹動作的協調性。<<<
其實,刊登在 NSCA 的蘇聯拳擊文章強調:
1. 優秀拳擊手(Master of Sport)出拳的(動力鍊)序列,其後腳所佔的伸張(extension)比重最大(38.46%)相對於一級選手(32.22%)與 二、三級選手(16.51%)。這很重要,因為這是出拳專項性協調、與神經電脈衝控制的問題!(而不是肌力大小或全面性的問題)。
2. 從上面所引用的這段更是錯得離譜:>>> 更有趣的是,高水平的拳擊手跟較沒經驗的拳擊手(臂伸37.99%、軀幹旋轉45.50%、腿伸16.51%)相比,爆發力的發展更為全面。<<<
錯啦!
我:...蘇聯的文章(下圖:哪有更全面?)是說,比起一級與二、三級選手,優秀拳擊手(Master of Sport)以及擊倒專家(Knock-Out Artists)有更好的動作協調性。他們更懂得適時的「收身」、「收手」而不會向那些較低階的選手一樣軀幹扭轉過度,手臂過展(hyper extension)。這可能造成瞬間的動作遲滯,更容易被反擊、或讓對手"溜掉"...等。
3. 所以,在蘇聯拳擊研究一文中,優秀拳手的「軀幹扭轉」與「手臂延展」皆比「一級」與二、三級選手「低」,換句話說,並沒有山姆伯伯等人所說高水平拳擊手的「爆發力發展更全面」這回事。如果只靠「爆發力發展更全面」就可以成為優秀拳手,那我們鍊拳擊的都打不贏練健美、舉重、健力的選手啦!
根據蘇聯那些資料,比較有可能(我)的解釋是:高水準的拳手懂得控制神經脈衝(或大腦下傳的運動指令)所以可以在力量傳遞(動力鍊)末端、甚至於中端(軀幹)即開始抑制(可能是透過拮抗肌群抑制或控制神經電訊號的強度...等)以取得身體出拳的「最佳協調」模式,甚至於可以打出更精準的組拳。過度強調軀幹旋轉與手臂爆發力訓練,可能會練成跟蘇聯那些二、三級選手一樣,適得其反喔!混合武術(MMA)選手的出拳技巧,還是不能跟拳擊相提並論。
4). 在山姆伯伯翻譯文章的後面部份開始介紹各種拳擊出拳的重訓原理...。其實,如果上述第三段「沒練到位」,後面那些都已經偏離主題啦!那怕,國家隊每個選手都鍊成爆發力十足的肌肉男,出國比賽也會被打好玩!
雖然,上述表格中資料只有百分比數據,沒有差異顯著性考驗。然而,就筆者多年經驗判斷,這些分析後的數據是相當合理的。
From: http://journals.lww.com/nsca-scj/Citation/1985/12000/Boxing__Means_of_increasing_strength_of_the_punch.16.asp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