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職業拳賽背後「程序」可能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複雜!
建議國內第一步先從選手們的戰績「建檔」開始,不管是邀請賽或正式國際賽,包含對手的姓名、勝負都應當建立檔案。就算沒有拿到奧運或世錦賽獎牌,這些戰績也是每一位選手的「個別資歷」。如果日後想跟國外的拳探洽談打職業賽,這些「檔案」就是選手們的履歷表。
否則光靠奧運或世錦賽的排名,機會實在太小,更何況,還會面臨「比賽作弊的問題」。
在國內,可以採用俱樂部聯賽(收費)的方式,讓俱樂部的選手們有機會跟校隊或國家隊或選手較量(因為國家隊選手在國內,其實就總是那幾位對手。但在俱樂部裡頭,有不同項目的人才,如健美、舉重...在練拳擊)(想不想看?)。
有了聯賽制度,不但可互相提昇實力,也可以增加選手們履歷的質跟量(戰績)。同時,教練們也會有更多機會從做中學,並組織自己的小型運動科學團隊,一步步挑戰世界拳壇。
過去以來,國內拳擊界其實有相當多的人才(或天賦異稟的怪才)只不過沒有「好的環境」讓他們發揮。與其整天想著要拿 "難到爆" 的「奧運拳擊金牌」不如先將聯賽(戰績)制度弄起來。
==============================================
生於蘇聯時代的前烏克蘭國家隊好手,伊斯梅爾 西勒克(Ismail Sillakh)(註一)日前在其第十九塲職業比賽中與美國籍的肌肉棒子 米契 威廉斯(Mitch Williams)交手。
在第一回合度過差一點被擊倒的危機後,漸入佳境,發揮瘦長型選手的身高優勢,以明顯的技巧戰勝 威廉斯這位算非常壯的左拳手。
尤其是第五回合以一記前手勾拳連擊,讓渾身肌肉威廉斯不支"倒地"。要使用這種身體「非對稱」單側連擊並不容易,他的技術很適合瘦長型身材的牶擊手學習。
補充介紹:西勒克曾在2005年拳擊世錦賽決賽與俄羅斯明星選手科洛波夫交手,不幸遭到TKO(RSC)。在隔年(2006)歐洲杯輕重量級(81kg)決賽,又遇到另一個更有攻擊力的俄羅斯好手,亞瑟 巴特比耶夫(Artur Beterbiyev)並以點數落敗。2008年西勒克轉戰職業拳擊,在連勝十四場之後,在2011年與前古巴國家隊選手迪斯潘(Yordanis Despaigne)交手,獲得一致判定勝。迪斯潘的影片可點此連結。
職業賽對古巴好手迪斯潘
業餘賽 對 巴特比耶夫
註一:他其實是獨立國協中很少見的黒人拳擊手。當時能夠代表烏克蘭參加拳擊世錦賽並一路打進決賽,實在不容易。該年,烏克蘭的幾位2012年倫敦奧運王牌也在該代表隊之中,包括羅曼謙柯、由申科。由此可見,要培養一批世界級好手,需要花費多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