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n–Whitney–Wilcoxon (MWW) 動暈分析
以下為國內優秀女子拳擊青少年選手的成果之一,在此與教練朋友們以及拳擊運動愛好者分享。這個研究的參與者包含多位世界女子拳擊錦標賽國手。圖形在投稿之前應會換成直條圖。不過,目前這張應該有助於讓教練們瞭解不同女子拳擊選手在對戰練習前、後身心狀態的「走勢」。首先,從「淺藍色實線」的控制組(n=12)來看(圖表縱軸為徵狀的嚴重性、橫軸為時間:分別是熱身前、後,以及對戰練習後)。控制組為同年齡,非拳擊訓練的一般高中女生。她們在安靜時(熱身前)的動暈徵狀(如疲勞、頭暈腦脹、注意力不集中…等指標)與同年齡的女子拳擊選手沒有差異(z=-.079, p=.21)。
而在大約三十分鐘的熱身運動後,她們的徵狀明顯高於安靜時(z=-2.11, p=.01),顯示運動本身對非運動選手來說,是一項「影響」生、心理狀態的指標(但在此無人宣稱她們因此而產生動暈)。三十分鐘左右的運動也提昇她們的認知表現,包含:英文字母收尋、字母辨識能力升高(資料不在此列出)(註一)但這並不表示「運動」讓她們”變聰明”(按此參考)。
相反地,規律訓練的女子拳擊選手(依照她們在對戰之後的報告,將之分成動暈組(sick)與狀況良好(well)組。由下圖可看出,第一天動暈組(紅色實線)在安靜(熱身運動)前,她們的狀況並沒有比良好組差(z=-1.1, p=.13),在接受運動刺激(熱身)後,情況才開始變糟,不適徵狀在對戰練習後升到最高點(z=-3.25, p=.0006);反之,狀況良好組(well)在熱身後,”精神” 反而變得較好。與控制組相較下,運動對她們來說,比較像是是一正面激發指標,在賽後、在第二天,她們並沒有感到太大的不適徵狀。
小結:
1.在安靜(熱身運動前)徵狀指數較高,在對戰後感到不適,並報告動暈徵狀的女子選手們。在賽前(訓練期)可能有過度訓練、或疲勞恢復不佳。因為第一天,在經過熱身之後,相對於那些狀況良好的選手,動暈組(sick)的不適徵狀明顯較高。對這些選手們來說「熱身」,可能得以較明顯的引出身體的不適感受。
2.動暈徵狀有累積效應。在第一天賽後不適的選手們,徵狀持續到第二天的賽前、賽後(見Day 2)這也會影響比賽表現(資料不在此列出)。反之,狀況良好組,在第二天賽後,可恢復到第一天安靜時水平。
3. 對激烈且帶有危險性的競技運動來說,如果能夠在賽前監控過勞、或潛在腦傷的機率。應能降低賽中傷害發生的機率,達到防患於未然的目的。
4. 可能預防方式:(1)賽前訓練重質。(2)在比賽前、比賽期間,教練們應審慎限定選手休息(睡眠)時間(例如:務必睡滿八小時,讓身體疲勞或損傷得到充足的恢復...)以及(3)賽中注意選手頭部是否受到過多重擊(量化、計次...),必要時甚至得棄權以確保選手安全。
(以下圖形用游標點選可得到更佳解析度)